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振华新材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米乐平台官网 | 作者:米乐手机登录 | 发布时间: 2024-05-14 03:54:15 | 9 次浏览 | 分享到:

  随着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努力及能源低碳化成为共识,新能源行业持续高速增长。EVTank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65.3万辆,同比增长35.4%,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49.5万辆,占全球销量的64.8%。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带动产业链上游的动力电池出货量增加,但动力电池出货量的增速放缓。同年,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处于下降通道,特别是锂,2023年国内电池级碳酸锂均价较2022年下跌超过50%。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7,573.75万元,同比下降50.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267.82万元,同比下降91.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771.19万元,同比下降92.17%。报告期内受下游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去库存等因素影响,公司产品销量同比下降;主要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跌,带动了三元材料的价格下跌,导致了公司收入和经营利润的下滑。尽管公司充分利用多年累积的技术优势积极做好客户服务,但业绩仍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自主创新研发、打造品牌形象,通过建立严格的品牌和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逐步与行业内多家优质电池生产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并通过多项国际国内相关资质认证,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地位。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强化产品竞争力,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公司2009年在国内外较早完成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一次颗粒大单晶材料的研发及生产。经多年的研发及培育,目前公司已实现涵盖中镍、中高镍、高镍及超高镍全系列三元正极材料的产业化生产及销售,同时针对新的技术趋势和潜在的市场需求,公司持续打造新材料产品、新技术体系、新电池路线,加速技术成果转化。随着新能源汽车高电压快充技术路线的确立,公司加快了高电压快充产品的研发推广进度,推出的高电压快充单晶三元材料具有高容量、低内阻特点,各项性能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已实现部分质高价优新产品的评估导入。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方面,公司通过大单晶技术体系生产的单晶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材料结构完整,加工性能良好,改善了循环过程中颗粒碎裂的情况,有利于稳定材料的晶体结构,改善低温循环性能、倍率性能。报告期内,公司已攻克材料循环内阻增长较快的问题,能量密度行业领先。公司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凭借优异的性能表现和领先的性价比优势,与国内头部电芯客户达成了全面深度的合作关系,完成客户评估测试,并获得装车应用,已实现百吨级出货;同时在专利方面合理布局,确保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搭建技术壁垒,为公司下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在磷酸锰铁锂方面,公司开发产品继承了磷酸铁锂的稳定性,同时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改善了低温性能和倍率性能,目前处于客户测评阶段。在固态/半固态电池方面,公司正在配合客户开发相应的正极材料及氧化物、多硫化物等固态电解质。在富锂锰基方面,公司的富锂锰基具备低成本高容量的特点,实现了第一代产品量产,已成功送样下游头部客户。公司自设立以来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提供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领域产品所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报告期内,公司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能量密度行业领先,已实现百吨级出货,并获得装车应用。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碳酸锂及氢氧化锂等。公司设有资材部,负责供应商的筛选及物料的采购。公司主要按订单生产。若根据客户年度采购计划及市场趋势判断客户未来预计有较大订单需求,为减小未来生产压力并有效利用产能,公司也将实行备货生产。公司主要采取直销模式,下游客户多为国内大型知名的动力电池、消费数码电池生产企业,经过长期的合作已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销售过程主要包括获取样本需求、技术交流、各阶段样品认证、签订合约、交付、回款等环节;各阶段样品认证包含实验室级、产线级等不同级别样品的生产、交付、评估、客户认证、改善、规格书/图纸签订等过程,以确保产品从性能到批量质量稳定性全过程满足客户需求。认证阶段结束后,公司与客户签订供货合同进行批量生产,同时跟踪货物的交付、货款的回收等。若客户针对已认证产品提出进一步需求,则公司直接与客户签订供货合同进行批量生产。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带动上游动力电池出货量及装车量增加,行业增速放缓,标志着产业链发展进入新阶段。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49.5万辆,同比增幅由上年的93.4%下降至37.9%。根据高工锂电(GGII)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886GWh,其中动力、储能、数码电池出货量分别为630GWh、206GWh、49GWh,同比增长分别为31%、58%、3%。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为387.7GWh,同比增幅由上年的90.7%下降至31.6%。从具体技术路线来看,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统计,2023年我国三元正极材料产量63.9万吨,同比下降约2.6%;磷酸铁锂产量156.6万吨,同比增幅约30.9%。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3年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占总装车量32.6%;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占总装车量67.3%。随着锂价逐步回落,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价差逐步缩小,加之高电压快充技术的成熟应用,三元材料的性能优势明显,因此2024年1-3月,三元正极材料的装机量已逐步回升,累计装车量占总装车量36.2%,累计同比增长47.8%;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占总装车量63.8%,累计同比增长20.9%。综上,公司所处的正极材料行业虽然仍处于成长阶段,但已面临下游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同时考虑到近年来行业扩产带来的新增产能集中释放,行业供给增加。2023年以来,锂盐价格的回落,加之技术的进步,对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年随着高电压快充技术的普及、固态/半固态技术的推进,潜在应用场景的出现,三元正极材料的出货量有望增加。钠离子电池在2023年已实现装车应用,预计2024年将进入钠离子电池产业化放量阶段。2021年12月10日,工信部正式发布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1年本)》,并于2021年12月20日起施行,对生产企业的研发能力、工艺先进性、质量检测、智能制造能力等方面做出了严格要求,同时,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严格规范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能力,鼓励企业打造绿色制造产业链。通常工业企业难以通过投资在短时间内满足相关行业规范的要求。因为正极材料是动力电池中最重要的原料之一,对动力电池各项核心性能及安全性能都有较大的影响,基于产品稳定性及安全性角度考虑,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对于正极材料产品的认证测试程序更为复杂,不但需要进行长期产品性能测试,还需要对生产厂商的综合供货能力进行详细评估,整体认证周期时间一般在1-2年左右。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度较高,动力电池厂商与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合作粘性较强,正极材料生产企业一旦进入客户的供应商体系后一般不会轻易被更换。三元正极材料的工艺技术复杂,生产过程控制严格,研发难度大、周期长,工艺技术经验重要,国内各大厂商均已形成了自己的工艺技术,如原材料选择、各类材料比例、辅助材料应用以及生产工艺等均需要多年的技术与经验积累。工艺技术壁垒不仅指较高的研发技术门槛,还包括更精细的生产管理以及更低成本大规模量产的水平。从技术角度,三元正极材料主要分为一次颗粒大单晶技术体系及二次颗粒团聚体技术体系,不同技术路线的厂商在烧结次数、烧结窑炉设计、温度控制、掺杂包覆元素等生产工艺方面存在差异,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形成自有的工艺技术壁垒。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生产,以层状氧化物技术路线来看,其工艺对制程环节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型三元材料生产企业在原材料采购和生产运营方面具有规模优势。同时,动力电池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主流动力电池厂商对于正极材料供应商的供货质量、数量、时效等方面有较高要求,小型企业进入锂电池企业合格供应商体系难度较大。三元材料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三元材料对于生产环境及生产设备的要求较高,新建产线需要大额资金投入。此外,三元材料生产成本中原材料采购成本占比较高,日常经营活动需要大量流动资金。行业新进入者面临一定的规模及资金壁垒。公司2009年在国内外较早完成镍钴锰酸锂一次颗粒大单晶三元正极材料的研发及生产。经多年的研发及培育,目前公司已实现涵盖中镍、中高镍、高镍及超高镍全系列一次颗粒大单晶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的产业化生产及销售,也是钴酸锂、复合三元等多品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商。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统计,2023年我国三元正极材料产量63.9万吨,公司对应期间的三元正极材料产量为3.4万吨,约占国内三元正极材料产量的5.3%,在业内处于第一梯队。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公司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能量密度行业领先,已实现百吨级出货,并获得装车应用。2023年以来,工信部联合其他部门印发《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联通装〔2023〕217号)、交通部印发《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服务指南》,北京、上海等地开展具体举措和试点,推动政策的落地;与此同时,行业消息接连不断,问界系列引发了广泛的市场关注,这意味着高阶智能驾驶将加速落地,新技术的推出将助推新能源汽车电动化进入下一阶段。新能源汽车普及率的不断提高,与消费群体的使用体验逐步改善息息相关,这种体验包括使用成本低,充电方便、低温情况里程不打折等,解决里程焦虑的途径一是提升电池技术;二是使充电更便捷;三是发展混动双重方案。2023年以来,车厂、电芯厂也纷纷从这前述三方面努力,加速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半固态电池核心仍是电解质,兼具固态、液态电解质的优势,半固态电池优势在于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在能量密度方面,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持续突破。在安全性方面,半固态电池电解液质量分数仅为5%-10%,固态电解质的不易燃、零挥发,显著提升了电池的热稳定性。但不足在于电导率(倍率性能)、界面(循环寿命)和成本问题。充电时间=电池容量/充电功率,缓解电动车里程焦虑,一方面是提高电池容量,另一方面就是从充电功率入手。充电功率=系统电压×充电电流。实现大功率快充有两条路线:一是大电流快充,二是高电压快充。高电压快充相较于大电流快充,具有高效充电SOC区间更大、充电功率峰值更高、技术难度相对较小、成本相对可控等优势,是目前快充的主流技术路线。近年来,主流车企相继推出或计划推出800V高压快充车型。动力电池充放电倍率的大小对应动力电池充放电速度的快慢,目前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正在推进动力电池充放电倍率从1-2C向6C发展,主要围绕电池材料体系、结构体系以及电池包热管理进行技术迭代创新。快充动力电池对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等各环节电池材料的性能和热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2022年碳酸锂价格居高不下,带火了钠离子电池,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对钠离子电池也有了新的认识,钠离子电池具备“高性价比”“低温性能好”以及“突破资源瓶颈”的战略意义。2023年6月,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首次出现钠离子电池的车型,截至2023年年底已有3款车型。2023年12月,2023年,钠电车如约而至,分别为中科海钠与江淮钇为合作的花仙子、孚能科技与江铃集团合作的江铃易至EV3,这也是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的里程碑。在乘用车应用方面,钠离子电池可以满足续航400公里以下的车型需求。同时通过不同材料体系的搭配,实现钠锂混搭,既能满足续航要求,也能发挥出钠离子电池高功率、低温性能好的优势。钠离子电池低温下的容量保持率(零下20摄氏度保持90%容量放电效率)、耐过放电性能优于磷酸铁锂电池,并且其各方面性能均超越铅酸电池。所以极寒天气下新能源汽车电池衰减的问。


米乐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