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类负极
产品中心
宁德时代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米乐平台官网 | 作者:米乐手机登录hiveyan | 发布时间: 2024-03-22 02:07:06 | 16 次浏览 | 分享到:

  公司主要从事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电池回收利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17),公司属于门类“C制造业”中的大类“C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中的小类“C3841锂离子电池制造”。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根据净零倡议组织 Net Zero Tracker统计,目前已有超 130个国家宣布了碳中和目标。全球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电力、交通领域,电力行业碳减排的主要方式为提高风电、光伏等绿色清洁能源发电占比,交通行业碳减排的主要方式为提升出行工具的电动化率且使用绿色、清洁能源。电化学能量存储装置是绿色、清洁能源的重要载体之一,在碳减排背景下广泛应用于绿色、清洁能源的存储、转换、使用,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受益于新能源车在续航里程、便利补能等方面综合优势提升、终端渠道扩展及基础设施配套日益完善等因素,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带动动力电池行业规模快速提升。在国内市场,新能源车的普及从接受度较高的一二线城市逐步扩展到三四线城市,对新能源车的认可度普遍提升,带动新能源车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在海外市场,欧洲多数国家新能源车补贴政策持续执行,进一步明确燃油车禁售的时间目标,美国也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欧洲、美国新能源车渗透率也在持续快速提升。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为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25.6%;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2022年欧洲30国实现新能源乘用车注册量258.9万辆,同比增长14.6%,新能源车渗透率为22.9%;根据美国汽车创新联盟数据,2022年美国新能源轻型车实现销量91.3万辆,同比增长41.1%,新能源车渗透率为6.7%。新能源车高速增长带动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根据SNE Research统计,2022年全球新能源车动力电池使用量达517.9 GWh,同比增长71.8%; 其中2022年全球前十动力电池企业使用量占比合计91.4%,其中排名前两位分别为宁德时代、LG新能源。

  近年来,在各国碳减排目标引领下,以光伏、风电等为代表的绿色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陆续高速增长。储能系统作为解决风光发电间歇性、波动性,增强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灵活性的必备手段,在其安全性、经济性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国内市场,各个省份持续推行风光配储政策,并逐步明确储能成本补偿机制,通过共享租赁、容量补偿、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等形式提升储能电站收益;欧洲基于积极的碳中和目标,光伏、风电的发电量占比不断提升,表前储能市场需求增长迅速,且受去年以来电价大幅上涨影响,户用光伏配储能经济性凸显推动户储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美国多州制定储能装机目标,加大光伏投资配储税收抵免(ITC)力度,将政策期限延长10年至2032年,并首次将独立储能纳入ITC补贴范围,推动表前储能装机量快速提升。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2年中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125GW,同比增长23.8%,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62.8%;根据欧洲光伏协会数据,2022年欧盟光伏发电新增装机41.4GW,同比增长47%。风电、光伏装机增长及补贴政策驱动带来电化学储能需求快速增加,根据SNE Research统计,2022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122.2GWh,同比增长175.2%。

  随着动力及储能电池需求快速增长,正极、负极、电解液等电池材料行业规模迅速扩大。电池回收是电池材料来源的途径之一,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不断增长、电池拆解回收技术不断进步、渠道逐步拓展,动力电池退役及回收将成为电池材料的重要来源。《“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我国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其中,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行动为重点行动之一。欧盟也修订新法案,对所有电池设定最低回收率及材料回收目标,旨在促进电池整个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循环经济和零污染目标。

  根据SNE Research预测,以金属含量为基础计算,预计2025年全球锂电池回收(包括废电池和废料)市场规模为78.6万吨,2030年将达到143.6万吨。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企业。根据SNE Research统计,2022年公司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市占率为37.0%,较去年同期提升4.0个百分点,连续六年排名全球第一;2022年公司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市占率为43.4%,较去年同期提升5.1个百分点,连续两年排名全球第一。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主要从事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以推动固定式化石能源替代、移动式化石能源替代,并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推动市场应用的集成创新。公司在电池材料、电池系统、电池回收等产业链领域拥有核心技术优势及前瞻性研发布局,致力于通过材料及材料体系创新、系统结构创新、绿色极限制造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公司动力电池产品包括电芯、模组/电箱及电池包。公司的动力电池能够满足快充、长寿命、长续航里程、环境适应能力强等多种功能需求,产品具有高能量密度、多循环次数、安全可靠等特点。公司根据应用领域及客户要求,通过定制或联合研发等方式设计个性化产品方案,以满足客户对产品性能的不同需求。

  乘用车应用领域,公司已形成包括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高镍电池、三元高压中镍电池以及高性价比的磷酸铁锂电池等在内的产品系列,覆盖BEV、PHEV、HEV等不同细分市场,可匹配换电、电池租赁等商业模式,广泛应用于私家车、运营车等领域。

  商业应用领域,公司在道路客运、城市配送、重载运输、道路清洁等客车及商用车领域向客户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可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等二轮车领域,电动重卡、电动轻卡等物流车领域,涵盖共享、换电等商业模式,也可应用于叉车、装载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及电动船舶等领域。

  公司储能电池产品可用于电力领域,为太阳能或风能发电提供储能配套,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同时也可应用在输配电和用电领域,包括工业企业储能、商业楼宇及数据中心储能、充电站储能、通信基站后备电池、家用储能等场景。公司基于储能的应用场景,有针对性地开发了应用独特技术的储能专用电芯,并结合智能液冷控温技术、高成组CTP技术、无热扩散技术,推出了具备高充放电效率、长寿命、高集成和高安全特点的户外系统EnerOne以及针对全气候场景的EnerC等产品,可提供从电芯部件到完整储能电池系统的全系列产品。

  公司电池材料产品包括生产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所需的部分主要原材料。公司亦通过回收方式,对废旧电池中的镍、钴、锰、锂等金属材料及其他材料通过加工、提纯、合成等工艺,生产锂电池生产所需的三元前驱体、碳酸锂等材料,并将收集后的铜、铝等金属材料回收利用,使电池生产所需的关键金属资源实现有效循环利用。

  此外,为进一步保障电池生产所需的上游关键资源及材料供应,公司通过自建、参股、合资、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锂、镍、钴、磷等电池矿产资源及相关产品的投资、建设及运营。

  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主要通过销售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电池材料等产品实现盈利。研发方面,公司根据发展战略要求,以自主研发为主,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方式,紧紧围绕材料及材料体系创新、系统结构创新及绿色极限制造创新,凭借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和广泛、深入开展的对外合作,建立了多部门、内外协同的研发模式,构建了规范、标准、高效、持续的研发体系。采购方面,公司通过严格的评估和考核程序遴选合格供应商,并通过技术合作、长期协议、合资合作等方式与供应商紧密合作,以保证原料、设备的技术先进性、可靠性以及成本竞争力。生产销售方面,公司综合考虑客户需求及季节性销售特征安排生产;同时,公司致力于电动化与智能化的集成应用创新,为客户提供“EVOGO换电服务”、“电动智慧无人矿山”、“智能换电重卡”、“光储充检智能充电站”、“智慧港口”等新能源应用解决方案和服务。

  动力电池方面,随着优质新能源车型的快速增加,充换电等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智能化体验的提升,各国家和地区对新能源车市场重视度的不断提高,全球新能源车市场持续增长,带动动力电池行业规模快速提升。根据SNE Research统计,2022年全球新能源车动力电池使用量达517.9 GWh,同比增长71.8%。

  储能电池方面,在各国政策支持下,随着清洁能源装机比例的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要求提高、储能技术进步及规模扩大推动系统成本下降,储能电池市场需求迎来快速增长。根据 SNE Research统计,2022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122.2GWh,同比增长175.2%。

  电池材料及回收方面,电池材料的市场规模随动力及储能电池需求快速增长而迅速扩大,根据研究机构EVTank数据,202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194.7万吨,同比增长78%。根据上海有色网SMM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共29.9万吨,同比增长41%。

  公司坚持技术领先、运营卓越、服务优秀的经营理念,为全球客户提供一流产品及解决方案,保持动力电池、储能业务全球领先的行业地位。基于创新基因、深刻行业洞察、深化经营管理,公司在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技术迭代、客户合作等方面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公司进一步追求高质量的稳步发展。报告期内,供应链管理方面,公司通过联合开发、技术输出等方式加强供应链技术赋能、带动供应链降本;积极践行极限制造,通过新一代拉线及高效运营管理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发布麒麟电池、巧克力换电块等新技术,升级产品及服务;加大客户覆盖及深化客户合作,与国内优质客户、海外欧美日韩系车企开展紧密战略合作,与国内外重要储能客户加深合作关系;加快推进海外基地布局,首个海外工厂实现电池模组及电芯的量产。

  公司高度重视产品、技术、工艺的研发,研发范围涵盖材料研发、产品研发、工程设计、测试分析、智能制造、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等各个领域,公司基于对电化学的深度理解,以强大算力、先进算法、海量数据603138)为基础,研发测试和实车反馈互相印证的研发闭环,通过数字化研发手段提升研发效率,不断推进材料及材料体系创新、系统结构创新、绿色极限制造创新,整体研发及技术创新能力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公司拥有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锂离子电池企业重点实验室、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的测试验证中心,以及聚焦能源存储转化领域前沿基础问题研究的21C创新实验室,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等。报告期内,公司成立上海未来能源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多所知名高校及科学院所开展人才培养、科技攻关等方面合作。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研发技术人员 16,322名,其中,拥有博士学历的264名、硕士学历的2,852名;公司拥有 5,518项境内专利及 1,065项境外专利,正在申请的境内和境外专利合计

  公司致力于打造领先的极限制造体系,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安全保障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制造能力,利用先进分析、数字孪生仿线G和边缘计算/云计算等技术,创新性推进工艺、设计智能化,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公司构建了以5G为基础的工业互联网架构,依托其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技术先进性,解决极限制造的关键问题。公司下一代拉线成功投产,实现工艺、工程升。


米乐客服